2025 退休金隱形殺手:投資報酬順序風險,你準備好了嗎?

報酬順序風險
本月最推薦的環境衛生品牌
好事寶

我們是抗菌研究室,是你最專業的環境整潔隨身筆記,站內整理了多個可以打掃環境衛生的推薦產品,像是在 Elite Beauty 緻美學內賣得相當好的好事寶系列商品,本站有多次做過相關的評價介紹,不論你是在找好用的打掃用品、驅蟲用品、抗菌用品等各式各樣與環境衛生相關的用品,又或者是跟環境衛生相關的知識,本站都可以為你解惑!

文章目錄

報酬順序風險

隨著台灣人口快速老化,退休壓力日益增加,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退休規劃。許多人選擇「存股」作為累積退休金的穩健方式,期望透過長期持有股票來創造穩定收益。然而,除了大家熟悉的市場波動外,還有一個常被忽略的隱形風險,尤其對於即將退休或剛退休的朋友來說,這個風險就是「投資報酬順序風險」(Sequence of Return Risk)。

什麼是「投資報酬順序風險」?

投資報酬順序風險指的是退休初期若遇到股市大幅下跌,投資組合的價值縮水,而此時又必須持續提領退休金以維持生活,將對退休資產造成嚴重侵蝕,甚至影響未來生活品質。這種風險的關鍵在於報酬率的發生順序,而非單純的平均報酬率。

舉例來說,假設有兩位退休人士 A 和 B,他們退休時各有 10 萬美元的退休資產,每年都需要提領 5,000 美元維持生活。兩人的投資組合平均年報酬率都是 6%,但 A 在退休初期遭遇連續三年負報酬,後期才有雙位數正報酬,結果資產在第 20 年就用盡;而 B 則在退休初期獲得正報酬,後期才遇負報酬,資產能支應 25 年甚至增值到退休初期的兩倍。這個例子充分說明了報酬順序風險對退休資產的深遠影響。

為什麼退休初期的市場波動特別致命?

退休初期是退休金提領的關鍵時期。若此時市場下跌,投資組合價值縮水,為了提領固定金額,投資人不得不在低價時賣出資產,進一步鎖定損失,這使得後續資產難以回復,形成惡性循環。相反地,如果退休初期市場表現良好,資產得以增值,後期即使遇到市場下跌,仍有較充裕的資金緩衝23

投資報酬順序風險與傳統退休提領策略的挑戰

傳統上,許多退休規劃依據「4% 法則」,即退休後每年提領 4% 的退休資金,期望資產能維持 30 年以上。然而,這個法則假設投資報酬率穩定且平均,忽略了報酬率的波動與順序。實際市場多變,固定比例提領可能在市場低迷時過度消耗資產,導致退休金提前枯竭。

如何降低投資報酬順序風險?

  1. 多元化投資組合
    分散投資於不同資產類別(股票、債券、現金等),降低單一市場或資產波動對整體資產的影響。
  2. 動態資產配置
    根據市場狀況調整股票與債券比例。退休初期可降低股票比重,增加債券或現金比例,減少市場波動對資產的衝擊。當市場低迷且資產價值縮水時,適度增加股票配置以抓住反彈機會。
  3. 智能動態提領策略
    不是固定提領金額,而是根據投資組合表現、餘命預期及市場狀況調整提領比例。例如,市場表現不佳時減少提領,市場好轉時適度增加,避免在低點大量提領資金。
  4. 建立多重收入來源
    除了投資收益,退休人士可考慮年金、房產租金、兼職收入等多元收入,減少對投資組合提領的依賴,降低報酬順序風險的影響1
  5. 預留緊急資金
    保留 3-5 年生活費的現金或流動性資產,避免市場低迷時被迫賣出投資資產。

延伸閱讀:專家示警:忽略資產再平衡,退休金恐面臨風險

長壽風險與報酬順序風險雙重挑戰

隨著醫療進步,退休人均壽命延長,退休金需要支撐更長時間,長壽風險與報酬順序風險相互交織,讓退休規劃更為複雜。動態調整提領策略與資產配置,並持續監控市場與個人狀況,成為退休理財的重要課題。

退休金規劃不僅是追求高報酬,更重要的是管理風險,尤其是投資報酬順序風險。透過多元化投資、動態資產配置與靈活提領策略,退休人士能有效降低資產枯竭風險,保障退休生活品質。建議退休前及退休初期,積極與理財專家合作,制定適合個人狀況的退休策略,為自己的晚年財務安全築起堅實防線。

在高齡化加速、平均壽命延長的時代,退休不再是年紀的問題,而是「準備得夠不夠」的問題。根據主計總處資料,台灣人的平均壽命已突破80歲,這意味著,退休後的生活可能長達20年以上,而這段人生,需要足夠的財務支持。

然而,對大多數人來說,退休理財最大的挑戰不是「不知道要投資」,而是「不知道怎麼開始」,尤其在面對市場波動時,更容易因為情緒而中斷長期規劃。

也因此,近年來越來越多人選擇使用阿爾發機器人理財這類 AI 理財工具。透過演算法評估個人風險承受度與退休目標,平台會自動配置最適合的投資組合,並持續進行再平衡。這樣的機制,正好解決了人們在投資路上「三分鐘熱度」或「追高殺低」的痛點。

阿爾發主打的「被動投資、主動人生」理念,也正是許多工作繁忙但又不想忽略退休準備族群的解方之一。畢竟,真正穩健的退休生活,從來都不是等到臨退休前才開始,而是越早啟動越有勝算。

更多精選文章
搜尋更多優質好文
更多精選文章
本周熱門文章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