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盡忠職守的公務員,您是否也曾想像過,當脫下這身公職制服將迎來什麼樣的退休生活?公務員退休金到底能領多少?、年金改革後,公務人員月退俸會縮水嗎?、公務員退休金計算有沒有簡單易懂的教學?這些問題,是每一位公務人員職涯後半段最關心的課題,別擔心,本篇將一步步拆解公務員退休金的複雜結構,從新舊制度的差異、退休條件,最後手把手帶您完成公務員退休金試算,在先前,也曾撰寫過勞保退休金,以及 2025 年 7 月即將上線的 TISA 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等文章對於退休金準備有任何疑問都能夠在阿爾發投顧得到解答!
三大公務員退休金體系
在開始計算公務人員退休金前,首要任務是確定您適用於哪一個體系,台灣的公務員退休制度歷經多次改革,主要可分為三大體系,年資在哪個區間,將決定退休金如何計算。
公務員退休金體系一:退撫舊制
- 適用對象:於民國 84 年 6 月 30 日以前就已任職的公務人員,其在該日期前的服務年資適用舊制。
- 核心概念:屬於「恩給制」,由政府單方面負擔退休金支付責任。計算基礎是「退休前最後一個月的本俸(薪)額」,計算相對單純且優渥。
公務員退休金體系二:退撫新制
- 適用對象:於 84 年 7 月 1 日以後初任,或橫跨新舊制的公務人員。
- 核心概念:屬於「共同提撥儲金制」。由公務人員與政府按月共同提撥費用(退撫基金),存入一個大水庫中。計算基礎改為「均俸額」(最初為最後在職本俸,後改為最後5年、10年,現為最後15年的平均俸額),這是公務人員新制退休金的核心。
公務員退休金體系三:112年退撫新制
適用對象:於 112 年 7 月 1 日以後初任的公務人員。
核心概念:這就是最新的「公務人員提撥制」。改為個人退休金專戶,像勞工的6%帳戶一樣,每月由政府與個人共同提撥的費用,都存入個人專屬的帳戶中。退休金的多寡,直接取決於專戶累積的本金與投資收益,帳戶可攜,未來若轉換跑道也更有彈性。
公務員退休條件&起支年齡一次看
在認識制度後,要符合什麼條件才能申請退休呢?
公務員退休:自願退休
想主動申請退休,必須符合以下任一條件:
- 任職滿 25 年。
- 任職滿 5 年,且年滿 60 歲。
- 任職滿 10 年,且年滿 60 歲(112年新制人員適用)。
常見問題:公務人員15年退休可以嗎?
可以,但有條件。根據規定,任職滿 15 年,若符合特定條件如身心障礙或符合命令退休標準,是可以辦理退休的。但多數情況下,15年年資是請領「月退休金」的最低門檻,您仍需等到法定的「起支年齡」才能開始領取公務人員月退。
屆齡退休與命令退休
屆齡退休:年滿 65 歲,就必須強制退休。
命令退休:因身心障礙、受監護宣告等因素,由主管機關主動命令其退休。
公務人員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簡表
這是年金改革後最重要的變革之一!就算您符合自願退休的「年資」,也必須達到下表的「年齡」規定,才能開始請領全額的公務人員月退休金。
出生民國年度 | 109年 | 110年 | 111年 | 112 年 | 113年 | 114年 | 115年 |
49年或以前 | 60 | - | - | - | - | - | - |
50年 | 60 | 61 | - | - | - | - | - |
51年 | 60 | 61 | 62 | - | - | - | - |
52年 | 60 | 61 | 62 | 63 | - | - | - |
53年 | 60 | 61 | 62 | 63 | 64 | - | - |
54年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 |
55 年以後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5 |
指標數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 |
⚠️ 假設您是民國53年出生,在113年時您的年齡是61歲,年資30年。雖然指標數 (61+30=91) 已超過當年度的89,但您仍需等到114年、年滿64歲時,才能開始領取全額月退休金。若想提前領,每提前一年,月退俸會減少4%。
公務員退休金計算實例
公務員退休金常見名詞
平均俸額:這是計算新制退休金的基礎,指的是退休前最後15年的平均俸(薪)額。
基數:這是計算退休金的單位。
- 舊制:前15年,每年給2個基數;第16年起,每年給1個基數,最高採計35年,總計45個基數。
- 新制:每年給2個基數,最高採計35年,也就是70個基數。
公務員退休金範例
範例背景
- 民國80年7月1日初任,預計於115年7月1日退休。
- 退休時年資總計:35年(舊制5年 + 新制30年)。
- 退休時職等:薦任七功六 (俸點590)。
- 退休前最後一個月本俸:$45,950 元。
- 退休前15年平均俸額:$44,500 元(此為估算值)。
步驟一:計算「舊制年資」可領的月退休金
- 舊制年資:5年
- 計算公式:(最後在職同職等人員之本俸 × 舊制年資核定基數 × 2%) + 930元
- 基數計算:5年 × 2 = 10個基數
- 計算結果:($45,950 × 10個基數 × 2%) + $930 = $9,190 + $930 = $10,120
步驟二:計算「新制年資」可領的月退休金
- 新制年資:30年
- 計算公式:平均俸額 × 2% × 新制年資
- 計算結果:$44,500 × 2% × 30年 = $890 × 30 = $26,700
步驟三:合併計算與所得替代率檢核
- 初步加總:$10,120 (舊制) + $26,700 (新制) = $36,820
想領一整筆?公務人員一次退休金計算
如果您選擇領取一次退休金,計算方式不同。
- 舊制一次退休金:(最後在職本俸+930) × 舊制核定基數。王科長的舊制基數是 5年×2 + 1 = 11個基數(前五年每年2個,第六年給1個)。
- 新制一次退休金:(平均俸額) × 2 × 新制核定基數。新制基數是30年×1.5=45個基數
年金改革-所得替代率是什麼?
年金改革後,退休金不再是無上限發放,而是設置了「天花板」,這就是「所得替代率」。
為什麼要有天花板?
簡單來說,所得替代率就是「退休後每月能領的錢,佔在職時每月收入的百分比」。設置天花板是為了確保退撫基金的永續,避免未來破產。
最新公務人員所得替代率表
您的退休金天花板金額,是根據您的「年資」對應下表的「替代率」,再去乘以您的「計算基準」(通常是本俸的兩倍)得出的
核定年資 | 107年起 (10年過渡期) | 118年起 |
15 年 | 30% -> 逐年降至 22.5% | 22.5% |
20 年 | 40% -> 逐年降至 30% | 30% |
25 年 | 50% -> 逐年降至 37.5% | 37.5% |
30 年 | 60% -> 逐年降至 45% | 45% |
35 年 | 70% -> 逐年降至 52.5% | 52.5% |
40 年 | 75% -> 逐年降至 60% | 60% |
以上述例子舉例:35 年資,115 年退休
- 115年對應的替代率:70% – (115-107)×0.75% = 70% – 6% = 64%
- 天花板金額:(本俸$45,950 × 2) × 64% = $91,900 × 0.64 = $58,816
⚠️ 算出的月退俸 $36,820,並未超過天花板 $58,816,所以他可以實領 $36,820。
看完本篇文,相信大家對公務人員月退俸已經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對於退休金規劃與退休規劃有任何疑問與需求都能夠透過阿爾發機器人理財一站式完成規劃
阿爾發陪您一起安心達成財務目標
想定期定額投資美股 ETF 增加被動收入,阿爾發機器人理財能讓你一站式做好規劃,幫你追蹤財務目標達成率,幫你挑選低成本的 ETF 投資組合,投資之後 24 小時追蹤與自動再平衡。
如果你有其他理財問題,註冊會員後還能免費預約你專屬的財務顧問進行諮詢。
心動不如行動,點擊連結,讓今天的投資更輕鬆,明天的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