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是許多人在退休後的重要經濟來源,但你是否曾經疑惑:退休金要報稅嗎?
答案是肯定的,根據台灣的稅法規定,退休金屬於所得稅法中的「其他所得」,需要依法納稅。然而,退休金的報稅方式、免稅額度以及計算方法會因領取方式不同而有所差異。為了讓你更清楚了解退休金繳稅的相關規定,本文將深入探討退休金是否需要報稅、免稅額度、報稅方式與計算方法,以及注意事項和常見問題,幫助你輕鬆掌握退休金繳稅的眉角!
退休金要報稅嗎?
在台灣,退休金是否需要報稅取決於其來源與領取方式。根據《所得稅法》第14條,退休金屬於「其他所得」,無論是來自勞保、軍公教退撫基金、企業年金或其他退休金計畫,都需要申報所得稅。然而,政府為了減輕退休族的稅務負擔,提供了免稅額度與不同的稅務處理方式,具體細節我們將在後續章節詳細說明。
簡單來說,退休金需要報稅,但不一定需要繳稅。如果你的退休金總額低於免稅額度,或透過合理規劃,你可能完全免稅。因此,了解免稅額度與報稅方式至關重要。
退休金多少免稅?
在台灣,退休金的免稅額度因領取方式與來源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常見的免稅規定:
- 勞保老年給付
- 根據《所得稅法》第4條第1項第13款,勞保老年給付(包含一次請領與按月請領)全額免稅。這意味著無論你領取多少勞保老年給付,都不需要納入綜合所得稅申報。
- 勞退金(勞工退休金)
- 一次請領:勞退金一次請領時,若符合《勞動基準法》退休條件(例如年滿60歲或符合提前退休資格),全額免稅。
- 按月請領:每月領取的勞退金,若未超過基本工資的1.5倍(2025年基本工資為新台幣27,470元,1.5倍約為41,205元),可享有免稅優惠;超過部分則需納入綜合所得稅計算。
- 公教人員退休金
- 公教人員的退休金(包含一次請領與按月請領)若屬於優惠存款利息,免稅額度為每年新台幣18萬元(以2025年為例)。超過此金額的部分需納入綜合所得稅申報。
- 其他來源的退休金
- 私人企業提供的退休金或個人儲蓄保險的給付,若不屬於免稅範圍,則全額需計入綜合所得稅,並依個人所得稅率(5%至40%)課稅。
免稅額度一覽表
退休金類型 | 免稅額度(2025年) | 備註 |
---|---|---|
勞保老年給付 | 全額免稅 | 無論一次或按月請領皆免稅 |
勞退金(一次請領) | 全額免稅 | 需符合《勞基法》退休條件 |
勞退金(按月請領) | 每月41,205元以下免稅 | 超過部分計入綜合所得稅 |
公教人員退休金 | 每年18萬元免稅 | 優惠存款利息部分 |
其他退休金 | 無固定免稅額 | 依所得稅法全額計稅 |
了解免稅額度後,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退休金繳稅的具體報稅方式。
小提醒:免稅額度可能因每年稅法調整而有所變動,建議每年申報前查詢國稅局最新公告,以確保資訊正確。
退休金報稅方式有哪些?
退休金的報稅方式主要依據領取方式分為三種:一次請領、按月請領以及部分一次請領、部分按月請領。以下分別說明這三種方式的報稅流程與注意事項:
退休金報稅方法一:一次請領的報稅方式是什麼?
一次請領退休金是指在退休時將所有退休金一次領取完畢,這種方式通常適用於希望快速取得大筆資金的人,例如用於投資、購房或償還債務。報稅方式如下:
- 計算免稅額度
如前所述,一次請領的免稅額為「18 萬元 × 服務年資」。例如,服務 25 年,免稅額為 18 萬元 × 25 = 450 萬元。若領取的退休金為 400 萬元,低於免稅額,則全額免稅;若領取 600 萬元,則超出部分(600 萬 – 450 萬 = 150 萬)需併入當年度綜合所得稅。 - 申報流程
- 超過免稅額的部分需在次年 5 月進行綜合所得稅申報。
- 申報時,需將退休金列入「其他所得」欄位,並填寫相關扣除額(例如個人免稅額、標準扣除額等)。
- 若有其他收入(如利息、薪資等),需合併計算總所得,適用累進稅率(5% 至 40%)。
- 優點與缺點
- 優點:一次領取可快速取得資金,適合有明確資金需求的退休者;免稅額度較高,適合長年資者。
- 缺點:若金額較大,超出免稅額的部分可能面臨較高稅率,增加稅負。
退休金報稅方法二:按月請領的報稅方式是什麼?
按月請領退休金是指每月固定領取一筆金額,類似月薪,適合希望穩定現金流的退休者。報稅方式如下:
- 計算免稅額度
每月免稅額為 9,800 元。若每月領取金額低於此,則免稅;若超過,則超出部分需申報為其他所得。例如,每月領取 15,000 元,則每月需申報的應稅所得為 15,000 – 9,800 = 5,200 元。 - 申報流程
- 按月領取的退休金通常由發放單位(如勞保局或退撫基金)代扣所得稅,並於年底提供扣繳憑單。
- 退休者需在次年 5 月將扣繳憑單資料併入綜合所得稅申報,計算是否需補稅或退稅。
- 若全年總所得低於免稅額(2025 年單身為 47 萬元),可能無需繳稅。
- 優點與缺點
- 優點:每月穩定現金流,稅務處理較簡單,適合長期規劃;免稅額度可逐年適用,稅負較低。
- 缺點:每月金額較小,可能無法滿足大額資金需求。
退休金報稅方法三:部分一次請領、部分按月請領的報稅方式是什麼?
有些人選擇混合領取方式,即部分退休金一次領取,部分按月領取,以兼顧資金彈性與穩定現金流。報稅方式如下:
- 計算免稅額度
- 一次請領部分:適用「18 萬元 × 服務年資」的免稅額。
- 按月請領部分:適用每月 9,800 元的免稅額。
- 兩者分別計算,互不影響,但總所得需合併申報。
- 申報流程
- 一次請領部分需在領取當年申報為其他所得,併入綜合所得稅。
- 按月請領部分由發放單位代扣稅款,年底提供扣繳憑單,併入次年申報。
- 若有其他收入,需一併計算總所得,適用累進稅率。
- 優點與缺點
- 優點:兼顧短期資金需求與長期穩定收入,稅務規劃更靈活。
- 缺點:報稅流程較複雜,需分別計算兩種領取方式的稅務。
稅率參考表
淨所得額(新台幣) | 稅率 | 累進差額 |
---|---|---|
0 – 560,000 | 5% | 0 |
560,001 – 1,270,000 | 12% | 39,200 |
1,270,001 – 2,540,000 | 20% | 140,600 |
2,540,001 – 4,530,000 | 30% | 413,600 |
4,530,001以上 | 40% | 860,600 |
若有應稅所得,可參照上表計算稅額。例如,應稅所得100萬,稅額為:100萬 × 12% – 39,200 = 80,800元。
退休金報稅注意事項
為了確保退休金繳稅過程順利,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項:
- 正確申報收入來源
退休金來源多樣(勞保、勞退、公教、企業年金等),申報時需清楚區分各項收入,並確認其免稅資格。 - 保留領取證明
領取退休金時,應保留相關證明文件(例如銀行轉帳紀錄或給付通知單),以便稅務機關查驗。 - 注意免稅額度變動
免稅額度可能隨政府政策調整,例如基本工資或優存利息免稅額。建議每年關注財政部公告。 - 避免重複課稅
若退休金已由發放單位代扣稅款,申報時可申請抵扣,避免重複納稅。 - 諮詢專業人士
若你的退休金來源複雜或金額較大,建議諮詢會計師或稅務專家,確保申報正確。
結論
退休金繳稅是退休規劃中不可忽視的一環。透過了解免稅額度、選擇適合的領取方式,並熟悉報稅流程,你可以有效降低稅務負擔,讓退休生活更輕鬆自在。無論是勞保、勞退、公教退休金,或其他來源的退休收入,建議你提前規劃,並在必要時諮詢專業人士,以確保財務安全與稅務合規。
常見問題解答(Q&A)
Q1:退休金一定要報稅嗎?
A:不一定。勞保老年給付全額免稅,勞退金與公教退休金在免稅額度內也無需納稅,但超過免稅額的部分需申報綜合所得稅。
Q2:一次請領退休金會比按月請領繳更多稅嗎?
A:視情況而定。一次請領可能因金額較大而適用較高稅率,但若全額免稅(如勞保或勞退金),則無需繳稅。按月請領可分散應稅所得,降低稅率。
Q3:如何知道自己的退休金是否需要繳稅?
A:確認退休金來源與免稅額度,並計算是否超過免稅門檻。建議參考財政部公告或諮詢稅務專家。
Q4:退休金報稅有什麼節稅技巧?
A:選擇按月領取以分散所得、善用免稅額度、申報其他扣除額(如醫療費或扶養親屬)均可降低稅負。
Q5:如果忘記申報退休金會怎麼樣?
A:若未申報應稅退休金,可能面臨稅務機關補稅或罰款。建議保留領取證明並按時申報。
» 更多推薦:
2025 母親節禮物推薦|4 種保健食品組合,讓媽媽由內而外散發美麗光采!
【2025 海外遊學攻略】如何挑選遊學團?熱門英語系國家遊學費用、遊學團比較